大竹县杨通乡盘活“沉睡地” 焕发新生机

2022-05-16 15:57:08     来源:四川农村日报

春耕好时节,沃野披绿装。5月8日上午,行走在大竹县杨通乡的坝坡梁,随处可见农民劳作的身影,栽插秧苗,抢收油菜,除草追肥……一幅幅抢抓农时的美丽图景徐徐铺展。

目前,杨通乡已建成农民专合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60个,2.2万亩耕地全部实现了满栽满插,其中发展大豆套种玉米、蔬菜、油菜、苎麻等1万余亩。

盘活“沉睡地”焕发新生机

在该乡春光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,只见一窝窝大豆苗长势喜人,一株株玉米苗郁郁葱葱,到处一派生机盎然。“这里土质好,适合栽种大豆玉米。目前我流转了土地4000亩,其中撂荒地1000亩,涉及春光、阳光、大庙、东升4个村,主要发展有大豆、玉米、油菜、苎麻等粮经作物,期待今年能有好收成……”大竹萱竹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大川娓娓道来:“我能回到家乡创业,离不开党委、政府的大力支持!”

杨通乡有2.2万亩耕地,其中40%是坡耕地。由于种植效益不高、劳动力严重不足等原因,造成1000亩坡耕地撂荒。为从源头上解决全乡土地撂荒问题,乡党委、政府创新提升土地经营模式,盘活“沉睡地”:大力宣传发展代耕代种、代购代销、农机农技服务的经济组织,全面发动农户种好自家地、管好自家田,做到应种尽种;对于没有生产能力的农户,发动代耕代种,或是由经营主体实施土地流转,提高土地利用率。

与此同时,该乡以点带面鼓励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土地流转发展,大力推广“专合社+农户”“自耕自管”“代耕代管”等模式,推进复耕复种。在外地从事土建工程长达10年之久的徐大川,回到家乡看到耕地撂荒严重,便萌发了回乡发展的念头,并得到了乡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。

打好“产业牌”构建新格局

随行的杨通乡乡长何中海告诉笔者,迄今为止,全乡已 完 成 撂 荒 地 复 耕 复 种1000亩,并积极引导专合组织联农带农,打好“产业牌”,增加村民收入。“我自己有2.48亩耕地,但荒了好多年,去年9月份,全部租给合作社,我既有了土地租金收入,每天在基地务工还能挣60块钱,可谓一举多得。”正在给玉米苗施肥的阳光村二组村民邱乾英,看着曾经荒芜的耕地重新绽放“希望”由衷地发出感慨。据了解,该专合社已吸纳附200余名群众就地务工,日固定用工100人左右,其中脱贫户13人。

“去年以来,合作社依托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,整治撂荒地200亩,并全部栽种了油菜,栽种荷花50亩。”在该乡阳光村一组太阳花专业合作社,正在忙碌的返乡女能人唐小佩侃侃而谈:合作社常年为附群众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,创造就业资金 100 余万元,通过“党支部+合作社+基地+农户(脱贫户)”模式,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00万元,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固定分红5万元。

“我们将抓住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村落的机遇,着力构建‘一村一品’产业格局,将‘红色’与‘绿色’有机融合,促进乡村产业集群发展……”该乡党委书记陈小刚对未来的发展成竹在胸:全面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4000 亩,积极探索“大豆+”复合种植模式,计划在大庙、阳光、春光、东升等村发展“苎麻+大豆”“油菜+玉米+大豆”“蔬菜+大豆”“中草药+大豆+玉米”3800亩。

(特约通讯员 王晓林)

标签: 大竹县杨通乡 农民专合社 红色文化旅游村落 大竹萱竹农业专业合作社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

[责任编辑:news001]

(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)

为您推荐